基本信息
views: 49

Bio
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江南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1978-1982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85-1987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课程学习;1991 -1992在北京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为硕士生导师;2003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聘国家发改委稀土专家;2008年被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及其人民陪审员; 2009年被聘中国稀土学会农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江苏省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者、“333人才”及世界著名期刊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审稿人;曾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教育部等个人荣誉称号共16次。
从事化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无机化学,即将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手段、细胞化学方法与细胞生物学技术等优化组合,探究重金属元素,特别是稀土元素对动植物细胞及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的影响。尤其,在稀土生物无机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轻、重稀土元素在植物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及其机制,并被中外相关科学家引评为:“发现了三价稀土可打破植物进化所形成的叶细胞胞吞惰性的规则”;“通过交叉学科所建立的组合研究方法,不仅首次发现稀土激活植物内吞作用的静态和动态过程,而且发现内吞活化是植物细胞对稀土作用的首要响应”;“为建立稀土在植物食品中限量的国际标准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指导”;“为深入研究稀土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稀土植物环境毒理提供了新方向”等。
从事化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无机化学,即将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手段、细胞化学方法与细胞生物学技术等优化组合,探究重金属元素,特别是稀土元素对动植物细胞及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的影响。尤其,在稀土生物无机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轻、重稀土元素在植物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及其机制,并被中外相关科学家引评为:“发现了三价稀土可打破植物进化所形成的叶细胞胞吞惰性的规则”;“通过交叉学科所建立的组合研究方法,不仅首次发现稀土激活植物内吞作用的静态和动态过程,而且发现内吞活化是植物细胞对稀土作用的首要响应”;“为建立稀土在植物食品中限量的国际标准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指导”;“为深入研究稀土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稀土植物环境毒理提供了新方向”等。
Research Interests
Papers共 262 篇Author StatisticsCo-AuthorSimilar Experts
By YearBy Citation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5)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5): 113649
Cited0Views0Bibtex
0
0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no. 17 (2024): 4040-4050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4)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no. 32 (2024)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no. 4 (2024): 230-241
Load More
Author Statistics
#Papers: 262
#Citation: 4726
H-Index: 34
G-Index: 52
Sociability: 6
Diversity: 4
Activity: 21
Co-Author
Co-Institution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Data Disclaimer
The page data are from open Internet sources, cooperative publishers and automatic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AI technology. We do not make any commitments and guarantees for the validity, accuracy, correctness, reliability, completeness and timeliness of the page data.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by email: report@aminer.cn